盡管歐美股市收紅,亞今日普遍走揚,但臺股今日成為亞洲市場最弱股市,成交量能持續萎縮,大盤指數開高后隨即走低翻黑,10點后在盤下以幾無波動直線游走。值得注意的,臺股10時過后指數波動僅在5點間,盤面氣氛幾乎呈現窒息狀態,直到尾盤10分鐘,才由黑翻紅。但終場指數小漲1.01點,收在7465.41點,再度跌破季線,最后一盤爆出40億大量,使成交量為527.89億元,創下10月15日以來的新低量。
今日再現約500億元低量,盡管臺股低量現象驚動"行政院"高層,副院長江宜樺甚至已奉命盯盤,且不排出召開國安基金進場護盤會議。 不過法人指出,今年以來市場中實戶、主力受到證所稅、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等都針對股市投資人而來,對股市早欠缺熱情,況且經濟面差,大盤指數處于相對高檔,但部分個股出現破底情況,投資方向難以判斷,市場信心嚴重不足,護盤恐「口號」成分較大。
法人表示,臺股再現窒息量,外資期、現貨全數偏空,外資雖未課到雙稅,但散戶、大戶不玩,外資買進籌碼無法解套,因此,同步退出臺股市場。法人表示,短線臺股上檔壓力較重,但要出現連續性大跌機會也不大,短線維持盤整格局機會大。
從產業績本基本面來看,分析師也認為,臺股資金動能欠缺活水,外資是關鍵角色,以臺股股市結構來看,電子股權重超過5成,但PC產業欠佳,半導體也不見大利多,盤面賞僅零星蘋果概念股相對有人氣,對外資來說,臺股似乎在全球市場逐漸失去投資價值,相當值得警惕。
另外,昨日臺指結算后,外資在11月期貨凈空單約4000多口,短線操作心態偏空,摩根JF臺灣金磚基金經理人葉鴻儒先前指出,本周Intel、IBM、Google等國際重量級科技大廠財報都將發布,S&P 500指數成分股第三季盈余預估尚在下修,加上法說會也將接力在美國財報周后登場,獲利面明朗化前,市場資金傾向保守觀望,造成臺股量能大幅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