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臺股成交量低迷之勢,財政部下令八大公股行進場護盤,而且必須天天回報買股情況,改變「只護不攻」的策略,以增加攻盤火力。公股行庫昨(24)日買超數十億元權值績優股,未來可直接投入買股的銀彈還有數百億元。
臺股再創波段新低,基金與公股銀行團持續進場護盤,雖自10月4日起迄今已連14個交易日買超,合計買超金額近110億元,但因各自為政,額度不大,雖能穩盤,卻無帶動成交量的攻擊力。因此,10月以來臺股成交量只有兩天高于券商損益門檻的800億元,甚至有多日低于600億元。基金如郵儲金、勞退基金、勞保基金,以及臺銀、合庫、兆豐銀、臺企銀、土銀、一銀、彰銀及華銀等八大行庫的護盤動向,受到市場關注。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天在立法院表示,公股行庫已經進場護盤。記者進一步追查大型行庫動向,相關主管昨晚透露,「已接到財政部的指令,逢低進場,財政部并要求各行庫,必須天天回報買股情況」。
行庫主管說,財政部并未禁止公股行庫賣股票,也沒有規定一定要買多少,但希望這段期間盡量買超,不要賣超。根據銀行法規定,銀行可以在一定限額下從事股票買賣等財務性投資,目前八大公股銀行可投入空間還有數百億元。 立法院財委會昨天邀請財政部、主計總處等單位專桉報告財政收支問題,但眾立委最關心的議題還是臺股近期表現。
分析師「憲哥」賴憲政說,如果真要護盤,買時應該大張旗鼓,出脫持股時才要低調;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買只買一點點,不敢以實際大買動作幫助投資人拾回信心。他認為,若有心護盤,每天買個50億元、連買5天以上,這才叫護盤。永豐金證副總柯孟聰指出,近日護盤態勢逐漸明顯,預期買盤會著重在傳統、權值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