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升值,輪胎相關個股則受惠于原料進口成本下降,再加上銷售區域以中國市場為主,包括正新(2105)、建大(2106)今天股價相對抗跌,建大盤中還一度拉到平盤之上。
資金再度流進臺灣,臺幣升值壓力涌現,輪胎股進口原料量大,再加上雖然也是以外銷,但是主要的銷售地區還是以中國為主,今天臺股反應臺幣升值壓力,輪胎正新、建大等股價相關抗跌,相關個股表現也較為平穩,橡膠類類股指數盤中下跌1.2%,類股表現僅次于鋼鐵業。
法人指出,中國仍為全球輪胎的重心,的業者當中還是以全球銷售排名前9大的正新最具優勢,尤其,正新已是中國馳名商標,在中國品牌通路形象一直很好,銷售價格又比正廠(Tier1)零件便宜,隨著中國車市進入舊車胎潮,正新長期的營運也跟著受惠。
其次,臺幣升值,有助于降低輪胎業者原料進口成本,同時受到全球景氣不佳拖累,丁二烯、天然膠、合成膠等價格走低,業者的毛利率也將跟著拉升。法人也預期,輪胎市場的表現還是要看中國大陸需求,2013年中國輪胎市場仍會持續成長,成長率約為11%,所以輪胎產業雖然不會有特別突出表現,但是景氣透明度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