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甕炮臺位在基隆港口西岸高地上,與東岸的和平島互為犄角,共扼基隆港門,形勢非常險要,炮臺可能早在300多年前的西班牙及后來的荷蘭占據時代就已設置,因此有荷蘭城炮臺之稱,中法戰爭時法軍曾占領過,今日之形貌為日治時代所改建而成的。
設計觀念及設施配置方面是較先進的作法,而且用材及施工亦頗為精良,雖歷經多年滄桑,但格局仍然保持完整。炮臺區呈長形平面,一字排開面對海上,有炮盤區、指揮所和觀測臺三部份,四個巨型炮座,是臺灣現存炮臺中僅有的形制;目前列為三級古跡。惟目前已無大炮在此,只見四座炮座和子墻的遺跡。左側的指揮所已改建,右側的觀測臺則可由涼亭旁的石階拾級而上,視野極佳,可充分欣賞海天一色的景致。
特色
白米甕炮臺為一字排開的配置,由左而右為指揮所、四個炮座、觀測臺一字并列面對海上,乃臺灣現存炮臺中唯一的形制,究其原因乃因地形上依恃在兩座小山丘間,可阻擋來自側邊的攻擊,而兩旁的高地則提供了絕佳的視野,成為指揮所與觀測臺的最佳選擇;還有,由于白米甕炮臺的主要任務是直接以火力摧毀敵船于港外,因此一字排開的方式便可發揮最大的攻擊炮火,進而達成制海炮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