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臺北已進入深秋,經(jīng)過一個月的準備,我們出發(fā)來臺北看雨。7天的時間,兩座城市,決定把這一路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希望能為大家的臺灣行提供參考。
我們的行程安排:
第一天,從北京飛臺北桃園機場。
第二天,從臺北乘高鐵到高雄,包車到墾丁。
第三天,墾丁游覽。
第四天,從墾丁包車到高雄,乘高鐵回臺北/國父紀念堂/
士林夜市/圓山大飯店。
第七天,臺北車站/新光三越/領導人府/從臺北飛北京。
注意事項:
l 11月臺北進入多雨季節(jié),需要帶上雨傘。
l 坐捷運時深藍色的座位是博愛座,不要坐在博愛座上,否則會被鄙視。
l 捷運上不可以喝水吃東西,被稽查看到會被罰款。
l 景點和捷運出站口都會有蓋紀念章的地方。
l 太陽天紫外線強度還是挺大的,最好帶上防曬霜。
l 在墾丁可以帶上泳衣和夾腳拖,如果覺得麻煩可以在當?shù)刭I,價格也不算貴。
第一天, 從北京飛臺北桃園機場。
我們選擇了一大早的航班,直航到臺北。臨近中午,從出境口出來,向右拐過去就可以找到巴士售票處。機場的飛狗巴士比北京的機場巴士強多了,乘客也不多。來臺北前訂了云鼎商旅,賣票的阿姨建議我們在慶泰飯店站下車,再坐出租車去旅店會比較方便。從巴士下來,直接就可以攔到出租車。旅店在一條小巷子里,一條狹窄的巷子里也藏著n多有趣的小店。飯店有點舊,設施也很一般,和的如家差不多,但是周邊就是居民區(qū),很生活,也很有臺北的味道。

放張夜歸圖,紅色霓虹燈處就是旅店
從旅館出來,時間大概下午3點。還沒有吃午飯的我們決定在附近先買點吃的,街口的蛋塔工廠很誘人,一盒150臺幣,吃到我們后來的幾天都不想吃蛋塔了,呵呵,不是因為難吃,而是真的很多又很足料,可以吃到膩。
旅店的前面就是南門市場,中正紀念堂也在附近。從旅店到捷運站步行也就1分鐘。買了捷運卡,我們的旅行正式開始啦。第一站,
龍山寺。寺廟里滿眼都是信徒,回廊邊坐著的老人家手里都捧著經(jīng)書,誦經(jīng)之聲繚繞耳邊。在寺廟里繞了一圈出來,沿著街口往
西門町方向走,在街角發(fā)現(xiàn)幾個小吃攤,要了一碗雞絲飯,小碗才20臺幣,味道不錯。
經(jīng)食客的指點,走過5個路口,便到了傳說中的西門町。臺北的西門町就是北京的西單,其實沒有西單繁華,但還是有不少美食穿插在街邊。廣場上基督教徒的表演極具感染力,這是片充滿信仰的土地。
第二天, 從臺北乘高鐵到高雄,包車到墾丁
預訂了8點54分的高鐵,臺北的高鐵很準時,10點30準時到達高雄左營站。小馬哥已經(jīng)在五出口等我們了。熱情的小馬哥在從高雄到墾丁的路上和我們聊了很多,還教我們?nèi)绾纬詸壚啤覀內(nèi)ギ數(shù)氐募匈I釋迦,超好吃的水果,在臺北一個要150臺幣,在恒春一籃子至少6-7個才標價200臺幣。下午去玩了飆山飆水的吉普車,我在車后面嚇得都快暈倒了,開車的大叔竟然還能一邊吃檳榔,一邊朝著我們樂。
這一天,我們還去看了阿嘉的家(電影《海角七號》主人公住的地方),去了貓鼻頭,這里的游人真的不多,不到晚上六點,天色漸暗,貓鼻頭觀景臺上就只剩下我們兩名游客。景點附近的小店賣紀念品都不貴,買了個滿是貝殼的鴨殼帽200臺幣。

當晚入住墾丁的天鵝湖飯店。晚飯在飯店對面的7-11解決。天鵝湖飯店是墾丁的地標之一,價格也不算貴。淡季5000臺幣有兩晚的優(yōu)惠套餐。
第三天,墾丁小海豚海底觀光/白沙/南灣/核電參觀/海鮮大餐/社頂自然公園/船帆石/鵝鑾鼻/臺灣最南點/出火/牛肉面館/墾丁大街
和小馬哥約好11點在飯店門口見面。因為墾丁的包車多是從高雄下來的,車程要2個小時,所以司機都會約在11點左右見面。沒有車,我們就在飯店附近閑逛,在7-11買了土司回來劃船喂天鵝,又在酒店的左邊發(fā)現(xiàn)了HOT墾丁旅游網(wǎng)的門店,在里面買了兩件紀念T-shirt(每件不到100人民幣),在飯店的右邊看到了一間檳榔店,里面的檳榔西施很蘿莉,只是膽小不敢拍照。今天的第一站,小海豚海底觀光,墾丁的小港口沒有多少游客,確切地說當時只有我們兩名游客,坐在碼頭上的幾個老人就是船家兼顧導覽,在碼頭閑坐了不一會兒,又來了兩名香港旅客,湊夠了四個人便開船了。我們的視野就在海平面以下,可以看到各式小魚游過,老人在一旁就像給小朋友講童話故事般給游客進行導覽,很自然,很生活。
墾丁的海很美,很清澈,11月的季節(jié)已經(jīng)是深秋,水有些涼了,但是穿著夾腳托,走在沙灘上任海浪輕拍腳背,也是愜意的很。
重頭戲來啦,參觀過核電展覽廳過后,到了海鮮大餐時間。恒春區(qū)漁會大樓的市場里,兩個人點了6個菜,竟然全部吃光,一共才花200多RMB,20片生魚片才100臺幣,而且旁邊就是港口,海鮮絕對新鮮。
酒足飯飽后一路由西向東,去了社頂自然公園、船帆石、鵝鑾鼻、臺灣最南點以及風吹沙,鵝鑾鼻景區(qū)內(nèi)有推著小車賣紀念品的阿姨,價格比紀念品區(qū)賣的便宜一些。
晚上在墾丁大街夜市買了好幾袋子的紀念品,事實證明我們在墾丁買這些紀念品是明智的,同樣的東東在臺北賣得會貴些。回到酒店,我們還去泡了紅外蘇木美白浴,浴池就在酒店的門口,可以一邊看街上開過的機車一邊泡溫泉。不用擔心被圍觀,墾丁的夜很靜。
第四天, 乘高鐵回臺北/國父紀念堂/士林夜市/圓山大飯店。
中午時間到達高鐵站,在高雄的新光三越吃了蚵仔煎,向臺北出發(fā)。下午4點左右參觀了國父紀念堂,趕上最后一班衛(wèi)士換崗儀式。在國父紀念堂的臺階上以101大樓為背景拍了幾張照片。本來打算下站就是101,不過當天下雨怕視線不好,于是改道士林夜市。傳說中的士林夜市,真的不是徒有虛名,滿眼的美味。遠遠的就可以看到豪大大雞排,一定是排隊,但也一定是要湊熱鬧。臺灣夜市的小吃都很便宜,每份都是50臺幣左右。好吃又不貴。之后又吃了臭豆腐、天婦羅、官財板、臺灣香腸、白蘭苦瓜汁等等。
不得不提484號這家臭豆腐,做得外酥里嫩,很是美味,40臺幣一份,而且老板人很好,還送了片鴨血給我嘗,又幫我們買了天婦羅回來。可惜因為店面比較偏,少有人過來,經(jīng)過的人又覺得不夠熱鬧,不愿駐足,真是錯過了美味啊。
在士林夜市周邊轉(zhuǎn)了一圈又一圈,不斷充實著自己的胃。我們在陽明戲院門口也發(fā)現(xiàn)了豪大大雞排,這里排隊的人會少很多。旁邊的起司馬鈴薯味道也不錯。由于吃的太飽,而時間又尚早,我們步行往圓山大酒店的方向走。大概15分鐘后,路旁的山間樹叢中隱約透露出溫暖的光,沿著劍潭公園的石階上去,有種忽見世外桃源的感覺,眼前豁然開朗。立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久負盛名的圓山大飯店。步入飯店的大堂,傳統(tǒng)的中式裝潢大氣又絢麗,大廳中央的蘭花開得正旺,一派富麗堂皇。在圓山飯店的石臺上俯視臺北的夜景,也是不錯的角度。
第五天, 臺北中正紀念堂/士林官邸/故宮/101大樓
步行至中正紀念堂。中正紀念堂前的自由廣場,正趕上舉辦藝術展,姿態(tài)各異的雕像從廣場的牌樓一直延伸到紀念堂的臺階下。可惜這天紀念堂閉館,要等到第二天才能開放。不過也因為如此,團隊游得旅客很少在這里駐足,走在自由廣場,漫步在小雨中,多了幾分愜意。從廣場出來,直接在5號出口坐捷運前往士林官邸。到達士林官邸已經(jīng)近中午,小轉(zhuǎn)了一圈在官邸門口打上車,前往我們臺北參觀的重頭戲——故宮。
到達故宮的時候,肚子已經(jīng)咕嚕咕嚕叫了,買了票決定先把肚子填飽。售票處旁邊就有快餐可以吃,既然來了故宮,吃快餐總有點不應景,還是去故宮晶華吧。
之前有電話咨詢過導覽的事宜,上午和下午都有一次免費的導覽(特展期間一天三次),只要在出租耳麥的一側柜臺登記即可,每次導覽限定約30人。需要帶上護照或者其他證件用于抵押耳麥使用。下午的導覽2:30開始,工作人員建議我們可以先進去參觀,等到接近2:30的時候再到門口集合。給我們做導覽的是一位五十歲左右的阿姨,她在講述每件藏品時都如數(shù)家珍,除了介紹藏品的來歷外,還會融入自己的感受,字里行間都可以感受得到她的那份熱忱。導覽時間大約1個半小時,故宮里面的珍寶真的好多,每一件都值得細細觀賞,真想泡在里面不出來。
從故宮出來的時候,天色已漸暗,雨還在淅淅瀝瀝的下,在故宮門口很好打到車,到捷運轉(zhuǎn)乘,下一站
臺北101大樓。101的電梯確實很快,37秒時間已經(jīng)把我們從5層送到了89層觀景臺,在觀景臺上繞了一圈,臺北的夜景盡收眼底,遠遠的還可以看到美麗華百樂門的摩天輪。欣賞過夜景,已經(jīng)是晚上8點多了,還沒吃晚飯的我們決定直奔鼎泰豐忠孝店。其實路不遠,因為下雨還是選擇打車。鼎泰豐并不難找,而且這個時候過去不用排位。服務員的態(tài)度都很熱情,很親切,也很樂于給我們指路。酒足飯飽后出來,無意中趕上太平洋SOGO周年慶第一天,已經(jīng)晚上10點了,商場里還是燈火通明,人頭攢動,真是可以和北京崇文門的新世界店慶有一拼。就連這站捷運的等車隊伍也是這幾天里我們看到過最長的,超過晚高峰。
第六天, 中正紀念堂/金瓜石/九份/師大夜市
吃過早飯,差不多10點,想到正好中正紀念堂今天開門,10點是第一班輪崗,正好去參觀一下。今天果然游客多了不少,紀念堂大廳里早早有人里三層外三層的圍著了。沒想到紀念堂里這么大,展出的時期的文件,書畫,值得一一仔細觀賞。紀念堂出口,我們被這里出售的茶具吸引了,和賣茶具的阿姨聊得很投機,她推薦我們下午可以去九份和金瓜石。于是我們的計劃由淡水改到了九份。
九份真的好遙遠,我們在忠孝復興站下車,在公交站等了20分鐘終于等到1062。臺北的公車和北京的有很大區(qū)別,車次很少,通常要等15分鐘以上,所以大家出行多數(shù)坐捷運。坐公交遇上人少的站,一定要向司機招手,不然很容易被忽視。漫長的1062阿,感覺我們從臺北繁華的市區(qū),開到了郊區(qū),又從郊區(qū)開到了基隆,從基隆開到了瑞芳,跨過山,邁過水,經(jīng)過盤山路,終于,終于到了金瓜石,此時已經(jīng)下午近三點了。金瓜石本來就是多雨的天氣,臺北下小雨,金瓜石的雨就會大些。因為在山間,霧水蒸騰,擋住了遠處的海,卻也有一種飄渺的感覺。金瓜石因金礦而聞名,這里的建筑多是日式風格。景區(qū)的服務人員感覺就是附近的居民,但即使游人少少也非常敬業(yè),給人一種親切感。九份和金瓜石很近,在金瓜石博物館的門口坐車一站就到了。九份的街很有
麗江古鎮(zhèn)的感覺,不同的是這里美食滿眼,價格也很合理。小小的街道卻藏著大大的味道。

如果不著急又趕上晴朗或微雨的天氣,可以在山間的茶館里品一壺茶,享一份靜。九份也有很多民宿,不舍得走,可以在這里小住一晚。
從九份出來,我們決定到瑞芳感受一下臺鐵。臺鐵的車站舊舊的小小的,和高鐵的現(xiàn)代化不同,臺鐵的車廂很擁擠,車廂里站滿了學生,熱熱鬧鬧的一路開到臺北市區(qū)。臺北車站很強大,捷運、高鐵、臺鐵匯集在這里,臺鐵有名的便當可以在這里買到,因為排隊的人太多而我們的下一站又是師大夜市,所以沒有買來嘗嘗。師大夜市,跟著人流走就可以找到,這里真是年輕人的地盤,是臺北女生的聚集地,除了美食就是服裝和飾品的天地,想在臺北買衣服,不妨來這里看看,價格便宜也fashion。
第七天, 臺北車站/新光三越/領導人府/從臺北飛北京
不想太累了,沒有去太遠的地方,坐捷運到臺北車站。正好趕上臺北車站的紀念活動,在大廳里轉(zhuǎn)了一圈,覺得臺北的教育確實比內(nèi)陸的好很多。把科學原理融入到很Q的動畫里,小朋友在娛樂中就可以學習很多有用的知識。從車站出來周圍有新光三越、3C市場、臺灣博物館、二二八公園、領導人府,一路路過無數(shù)時期老建筑。不自覺已經(jīng)走到旅館附近了。想著再去趟中正紀念堂,把我從北京帶來的冰箱貼送給昨天的那個阿姨。第三次進紀念堂,可惜那個阿姨今天不在,但也有收獲,買了我們昨天看上的兩套茶具。午餐在旅館對面的胡須張完成,在鳳城買了牛扎糖和鳳梨酥,作為臺北市區(qū)游的完美收關。(鳳城餅店可以把吃的送到旅客入住的飯店,店址在臺北市南昌路一段105號,電話:2341-7426)
由于行李比較重,選擇直接打車到臺北車站坐機場大巴(中正紀念堂到臺北車站車費100臺幣)。到了機場時間還充裕,可以在機場里轉(zhuǎn)轉(zhuǎn),桃園機場不大,但也可以買到臺灣特色的伴手禮,價格和市區(qū)的區(qū)別不大。在機場還可以吃到臺灣小吃,價格也很公道。當時兜里還有200大文(TWD),點了一份甜點,一份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