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春古地名瑯嶠或瑯嶠,直到清朝以后,因為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才改名為恒春,座落在鎮中央的恒春古城保存的相當完整,已列為二級古跡,古意濃厚的四座城門,正好構成一個適宜的旅游圈,游客可以從西門為起點,徒步至天后宮、猴洞山、南門,繼而轉向東門,可登上遠眺恒春鎮全景。恒春東門外約100公尺處的出火橋畔,可觀看該處地面冒出火焰的現象,這是因為地下天然氣冒出而日夜燃燒所致。
瑯嶠城門(恒春古城)位于屏東縣恒春鎮,瑯嶠是恒春的古名,應為排灣族語的漢字音譯,一為蘭花城的意思(另有琉球、鯊魚之意) ,共有四個城門,上有城樓、下友門洞,歷經多次天災人禍,以及人為的補強,目前列為二級古跡,其中東門可讓民眾登樓遙望,欣賞恒春當地美景。
瑯嶠城門(恒春古城)的城樓為了因應當地炎熱的氣候,多了抱廈(亭仔腳)的設計,讓士兵有一個可以遮陽的地方,此外恒春每一個城門間都有一座炮臺;瑯嶠城門(恒春古城)的城壕(護城河),除了有防御的功能,挖出來的土還可以筑墻,但目前只剩東門還保存著;雉堞又稱城垛或是女墻,不僅實質上有防衛的功能,突出來的設計讓城墻更有造型,可惜的是現在只剩一垛在西門城;瑯嶠城門(恒春古城)『慢道』是登上城門的斜坡或是階梯通道,『馬道』則是是城墻上通行的路,因為以前大官在上面巡視都是騎著馬因此故名之,水關是通過城墻的排、進水道等組成。
建筑瑯嶠城門(恒春古城)材料多用糯米糊、蔗糖漿、牡蠣殼灰混拌一起,再在最外層抹上灰漿并在里面填土;瑯嶠城門(恒春古城)規模大小從東門到北門長540公尺,北門到西門有560公尺,西門到南門有720公尺,南門到東門最長有730公尺,氣勢相當雄偉,民眾可親自前往體驗!
地址: 屏東縣恒春鎮
鐵路交通前往
1.搭高鐵至左營站下-轉搭中南客運(往墾丁、
鵝鑾鼻)至恒春站下。
2.搭臺鐵至高雄站下-轉搭中南客運(往墾丁、鵝鑾鼻)至恒春站下。
3.搭臺鐵至高雄站下-轉搭高雄客運(往墾丁)至恒春站下。
4.搭臺鐵至屏東站下-轉搭屏東客運(往恒春)至恒春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