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辦年貨聞名全臺、一般所熟知的迪化街,其實指的臺北大橋以南的迪化街一段。就空間位置來看,迪化街是
大稻埕(即今
大同區)的一部份。迪化街最早有商店出現,是在清咸豐六年(1851年)。兩年后,艋舺地區的泉州同安人在迪化街紛紛建起商店,形成「中街」。到了日據時期以南北雜貨、茶行為主,之后米業和布匹、中藥等也逐漸占有一席之地。1970年代,配合市區改正,道路拓寬、房屋的外觀有極大的改變,從樸實的閩南式店鋪繁復華美的巴洛克式裝飾,形成了今天的主要面貌。北部最具規模的年貨大街,也是中藥、干貨、南北雜貨、布料絲綢的采買集中區。
光復后迪化街持續作南北貨、中藥和布匹批發商集中地,至今仍是這三大行業中最大的批發零售市場,是臺北市現存最完整也最具歷史意義的老街。迪化街不但是大稻埕最早的市街,而且從清末至今,都是大稻埕商圈的核心,一直保持舊日的風貌和活躍的商業活動。
走進迪化街仿若走進歷史的長廊,許多商家樣貌都保有大正時期的巴洛克式裝飾建筑。自清末一路演變,少有人不知道這里是臺灣南北貨、茶葉、中藥和布匹的批發貨集散地,迪化街的確勾勒出臺灣商業發達史的初貌。迪化街店屋,屬于長條形連棟式店鋪,門面不寬,屋身則幽長深邃,以便兼顧商業和居住的功能,是清代臺灣商街的典型。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地鐵:搭乘捷運淡水線至中山站,從南京西路往圓環方向步行即可抵達。
公交:
(1)搭乘206、255、274、518、539、641、669、704、9至南京西路口站即可抵達。(
2)搭乘12、2、215、42、52、622、63、重慶干線、52、660、282(副)、288、306、306(區間車)、46、605(快速公車)、63(區間車)、636、660、紅25、棕9至圓環站即可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