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臺灣日日新報社為紀念創立40周年,因此將其建在公會堂屋頂上的4吋折射式赤道儀望遠鏡及圓頂觀測臺,捐獻給臺北市役所。光復之后,公會堂為巿政府接收,就更名為中山堂,這就是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的最早前身。之后,人類文化躍入太空時代,社會對天文知識之需求什切,因為中山堂附近夜間光害嚴重,不適合觀測工作,于是經過規劃,決定將天文臺設于圓山風景區內,于1963年啟用,并于67年興建天象館。之后,由于臺北市人囗急速增加,原有的天文臺規模太小,不敷使用。于是又開始籌備現在位于基河路的天文館。
天文科學教育館使天文教育從深奧難懂的紙上談兵轉化為平易近人的生活知識,藉由展示、視聽解說及觀測,用不同角度讓民眾能身歷其境,充分達到天文科學教育成果,奠定國人科學基礎知識。同時,也讓每位民眾皆能享受宇宙的奧秘。
宇宙劇場又稱為全天域電影,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可以使用360度全天域的方式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或是學習最新的科學知識。立體劇場則是利用美國艾渥克斯(IWERKS)公司大型特殊影片的雙并式立體電影機,配合精心規劃的寬大銀幕,一共有208位階梯式座椅,只要戴上立體眼鏡,即可感受到三度空間的臨場感,非常真實。天文圖書室中,收藏了外天文科學相關的書籍、雜志及資料,是天文愛好者的天文知識寶庫。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基河路363號
門票價格:40臺幣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09:00至下午17:00止;逢周一休館;星期六:上午09:00至晚上20:00止
交通:搭高鐵或臺鐵至臺北站下-轉搭臺北捷運至劍潭站下-轉搭臺北市公車(紅3、紅30、41路)至天文科學館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