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已經成為臺北最美的另類風景,視網膜上的倒影,刺激著食欲,緊接著的味蕾享受,讓人深深沉浸、深深陶醉,可說是臺北人小確幸的終極版本。有些美食甚至在國際上闖出名號,舉凡小籠包、芒果冰、牛肉面等,皆是臺灣觀光的營銷利器。而在中正大安區,不乏外國觀光客趨之若鶩的名店,選一天,把肚子空下來,徹底把這區的美食好好品嘗一遍吧。
交通信息:
南門市場:搭乘2號捷運淡水信義線或3號捷運松山新店線,至捷運
中正紀念堂站2號出口,即可抵達。
中正紀念堂:搭乘2號捷運淡水信義線或3號捷運松山新店線,至捷運中正紀念堂站5號出口,即可抵達。
杭州小籠湯包:杭州南路二段17號。
秋惠文庫:信義路二段178號3樓。搭乘2號捷運淡水信義線或4號中和新蘆線,至捷運東門站5號出口,即可抵達。
思慕昔永康街15號:搭乘2號捷運淡水信義線或4號中和新蘆線,至捷運東門站5號出口出發,遇永康街右轉,步行3-5分鐘即可抵達。
殷海光故居:溫州街18巷16弄1-1號。搭乘公交車0南、109、207、253、280中山線、280
承德線、284、290、311藍線、505、52、642、668、907、松江-新生干線、敦化干線,至龍安小學站下車,穿越馬路后,從新生南路三段16巷,轉溫州街18巷,步行8-10分鐘后即可抵達。
青田七六:搭乘2號捷運淡水信義線或4號中和新蘆線,至捷運東門站5號出口,沿永康街左轉金華街,再至青田街右轉,步行約15分鐘后即可抵達。
第一站:南門市場─中華料理的寶藏庫
南門市場一樓販賣的各項南北貨、年菜、臘肉火腿以及熟食,一家比一家有名,讓此地每逢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三大節日,就被人潮擠得水泄不通,人聲喧嘩加上燈光照映,讓這兒的食物都鍍上一層金,光芒四射到讓人想全部掃回家。
一走進南門市場,就立刻被萬有全手工金華火腿攤位上只只迭起的整條后腿肉奪去目光,贊嘆之外,也立即開始想打包點甚么回家孝敬一下長輩,讓他們用舌尖重新回味那腦海中的美食記憶。幾番思量后,最后決定帶煲湯用的金華火腿塊,讓湯頭增添風味。目前萬有全也有真空包裝與宅配到家的服務,滿足了不少身在遠方的饕客。
位在南門市場一樓中央的快車肉干,遠看就像一間七彩繽紛的糖果屋,賣的卻是最傳統的臺灣零嘴,尤其是那僅只0.01公分的薄脆肉紙,薄可透光,爽脆香酥,咸咸甜甜卻不膩人,是邀訪外國游客見證臺灣好滋味的代表之一。
名聞遐邇的大連食品行,是南北貨和家鄉料理的尋寶地,但我們一行人一走近,就被滿坑滿谷、琳瑯滿目的蜜餞絆住了腳步,熱情的老板還不斷地掏出試吃品,像是紅心番石榴干、無糖愛文芒果干、炭烤菠蘿干、大湖草莓干、柚子干等,讓人舍不得離開。老板自豪地說,平時除了會隨著顧客的喜好調整口味、推陳出新外,現在食品研發時也兼顧健康養身,讓顧客能吃得開心又安心。
億長御坊號稱天下第一攤,不論是炸的、鹵的、炒的、涼拌的、蒸的,每一道菜都是小時候爺爺奶奶家餐桌上常見的菜色,道道勾勒著回憶,道道都想品嘗。億長御坊的老板表示,雖然這邊賣的都是熟食,但還是有不少觀光客聞香而來,將食物帶回飯店好好品味。
第二站:中正紀念堂
從南門市場走出,穿越過羅斯福路,就可以抵達臺北知名地景─中正紀念堂。中正紀念堂位于臺北市中心,造型仿北平天壇之頂、埃及金字塔之體,高聳威嚴;紀念堂左右則分列戲劇院與音樂廳,古色古香的中國宮殿式建筑,莊嚴宏偉。由于建筑特殊,讓此地成為外旅客必訪之地。
第三站:永康街─國際美食圣地
臺灣小籠包的國際知名度不是蓋的,平日中午造訪一趟位于永康街的鼎泰豐就知道其火紅的程度,但小籠包可不只是鼎泰豐有名,中正紀念堂旁、杭州南路上的杭州小籠湯包,也是不少游客指定造訪的店家,湯汁濃郁的小籠湯包、金黃酥脆的三鮮鍋貼、晶瑩飽滿的蝦仁燒賣等,都是必點菜色。
除了杭州小籠湯包外,旁邊巷弄中還有另一家名店盛園絲瓜小籠湯包,同行友人大推其招牌絲瓜小籠湯包,只可惜此次與它無緣,只能含淚先放入口袋名單中。
位于捷運東門站5號出口旁的秋惠文庫,應該算是最有臺灣味的咖啡館,悄然隱身于舊公寓的3樓,但庫藏豐富,內有數以百計的臺灣文物史料,包括日據時期的廣告文宣、手搖空襲警報器、戒嚴時期的政府公告、平埔族的古文物,一直到60年代的電影海報、黑貓歌舞團的宣傳海報等,一出電梯,就彷如縱身躍入歷史長河,連空氣中都充斥著濃濃懷舊味。
而為了讓訪客更能親近,桌上還貼心地擺放了圖文并茂的資料供人翻閱,還有一柜又一柜的臺灣史藏書,來這消磨一整天都不嫌累。
無論刮風下雨,似乎都澆不熄游客一訪永康街15號、大啖芒果冰的熱情。從兒時熟知的永康街芒果冰店,到現在的思慕昔永康街15號,雖然店面裝潢改變了、也許口味有些許的不同,但一直沒有改變的就是這家店的人氣了。
經常覺得臺灣人對于吃的創意無限,像是把芒果融入在雪花冰內,然后擺滿整盤的水果,上面還加了一整個奶酪,不但看起來賞心悅目,吃起來更加平添不少溫潤口感,美味加分。
第四站:殷海光故居
在溫州街和青田街上,隱身著不少木造日式宿舍,為日據時代的臺灣大學教授宿舍群,包括了位于溫州街18巷16弄內的殷海光故居。臺北市政府于2003年5月正式指定此故居為市定古跡,保存了殷海光先生重要的文化資產。庭園內植物濃綠青翠,宿舍內則充滿濃厚的文藝學術氣息,并可于此選購殷海光之著作,一覽其自由主義思想之精髓。
第五站:青田街人文空間─光陰故事釀出的喉韻
青田七六前身亦為日據時期的臺大教授宿舍,為足立仁教授(Masashi Adachi)所興建,后為馬廷英教授的住所,現在搖身變成一處清幽的用餐地。很難想象在車水馬龍的臺北市都心,竟然有一棟如此簡單古樸卻饒具風味的日式建筑,內供精致季節甜點和料理,讓人在此歇息。
值得一提的是,身為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助教授兼附屬農林專門部教授的足立仁,學術上致力于土壤微生物研究,對臺灣蔗糖農業發展多有貢獻,為了紀念他,青田七六特地推出《蔗之醇》,冰滴咖啡與天然蔗汁的碰撞,激蕩出前所未有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