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是大家再熟不過的諺語,工作再努力,累積的財富再多,如果沒有了健康的身體,恐怕也無福消受,那么如果在保健自己身體的同時,也可以順道來趟身心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是大家再熟不過的諺語,工作再努力,累積的財富再多,如果沒有了健康的身體,恐怕也無福消受,那么如果在保健自己身體的同時,也可以順道來趟身心舒暢的旅游,飽覽風光,增加家人感情,是不是一舉數得呢?
提醒:本網站可以為您辦理臺灣醫療旅游手續,臺灣醫療費用和大陸差不多,但是醫療水平和醫德、服務被大陸強出不多,本網站的多名員工每年均在臺灣做體檢!
觀光醫療,高附加價??值,低污染
“醫療+旅行"正在全球蓬勃發展,成為一種新型態的旅游產業,不僅可以為個人提供更多醫療選擇,也可以為企業節省成本。依據世界旅游組織的定義,觀光醫療(Medical Tourism )指的是「以醫療護理、疾病與健康、康復與休養為主題的旅游服務」不僅附加價值高,而且低污染;2004年該產業全球產值為400 億美元,2006 年成長到600 億美元,預計全球觀光醫療業將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長,到今(2012) 年該行業的規模將達到1,000 億美元。
《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1 年度報告》指出,亞洲已經成為全球最富有潛力的觀光醫療服務市場,因為各國紛紛投入大量資金,搶占這個利潤豐厚的市場。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和新加坡5 國在2007 年的觀光醫療產業年收入合計已達34 億美元,吸引了290 萬外進行觀光醫療,到韓國整形美容的外國旅客約有5萬名。
然而此產業也和全球經濟連動,因為觀光醫療的項目80%為觀光美容或觀光保健,并不會立即威脅到身體健康,世界經濟一旦出現下滑,人們對旅游的熱情驟減,再加上沒有迫切性,往往會延后消費或取消行程,。
上海觀光醫療平臺2010年啟動
中國大陸是晚近開始發展觀光醫療的,在2006到前(2010)年間,到中國觀光醫療的外國游客重點集中在北京、上海等政治、金融中心,但人數微乎其微,觀光醫療還是以本為主。直到2010年6 月上海市成立“上海觀光醫療平臺",第一次正式向海外患者推廣專業的醫療旅游服務,才將中國的醫療旅游從傳統的旅游中分離出來,也成為觀光醫療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其中北京、上海、海南等地觀光醫療快速發展:
(一)北京:
昌平區以當地的溫泉資源,融入中醫特色,作為包裝重點,大型醫療機構的建設在全北京市最為突出,有全市最大的私立中西醫結合醫院,另外五所大型醫院正在籌畫建設中。
(二)上海:
成立“上海國際醫學園區"和上海市觀光醫療產品開發和推廣平臺(Shanghai Medical tourism Products &Promotion Platform,簡稱SHMTPPP),采用Third Party Administration(簡稱TPA)模式,TPA 為是目前觀光醫療服務中的新模式,所有病人去海外就醫都是通過TPA 。
TPA除了不提供醫療服務外,觀光醫療產品的開發和售前、售后服務都概括執行,不僅分析客戶需求,也輔導醫療服務機構符合國際標準,售前服務涵蓋網路推廣、品牌、行銷、醫療服務咨詢、預約軟體、遠端醫療技術支援、資料庫、機場接待、翻譯、餐飲住宿、游覽等,售后服務包含品質監控、滿意度調查、外匯結算、服務貿易統計、法律糾紛等的相關工作。
(三)海南:
成立“海南國際醫學園區",把中國的中醫、太極、推拿、針灸推向國際,目前吸引到50萬俄羅斯來的游客,該地也擁有發展中醫療養旅游的優勢,因為海南省醫療資源相對過剩,許多醫院的住院率在60%以下,因此許多醫院能抽出部分醫生參與中醫康復保健工作,且中醫康復保健要求的醫學專業知識相對較低,發展的門檻較低。
另一方面,中國出境旅游人數也很多,2010 年達5,739 萬人次,其中約有千分之一赴國外的游客,會選擇醫療旅游機構,同時進行醫療服務。在總體出國觀光旅游的人群中,約3%是金字塔頂端客群,對價格敏感度低,對服務品質很要求,包括醫療旅游在內的消費,每人平均大概在5 萬美元左右,成為各方爭相招攬的客群。
臺灣高品質醫療向陸客招手
臺灣正如火如荼推廣觀光醫療產業的發展,相較于亞洲其他,雖然起步較晚(2008年),但拓銷成效已逐漸浮現,去(2011)年海外病患人數達3萬9,428人,較2010年強勁成長1.5倍,其中大陸人民、美國華人、東南亞臺商都是推廣重點。去年陸客來臺人數約在170多萬,較2010年的163萬人次成長,衛生署也已于今年1月公告開放30家醫院可以直接邀請陸客來臺進行健檢醫美服務,加上今年陸客自由行可望再開放8個城市成為11個(除北京、上海、廈門外,可望增加重慶、成都、天津、濟南、南京、廣州、杭州、西安),藉由同文化的優勢和自由行的便利性,可再吸引更多陸客來臺體驗高品質的觀光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