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七日起大陸居民赴臺可以辦理的入臺證分別有
商務履約、跨國企業內部調度、國際醫療。 商務履約入臺證辦理條件為兩岸企業存在產品設備、系統技術買賣,大陸公司派人員去臺灣地區做售后服務、技術支持、培訓、驗貨。如果大陸公司是外國公司的子公司,臺灣企業與美國或者歐洲總部簽署了合同,需要派遣大陸分公司人員赴臺一樣適用以下辦理說明。辦理時間為一個月左右,如申請過程中有些條件不符合要求則必須提出解釋文件資料,總的來說申請入境臺灣停留時間越長出證越慢,因此請客戶合理規劃工作后再提供給我們行程表,30天內可以完成的工作不要一味申請90天。
最近去我們碰到不少要去臺灣拍廣告、拍電影、紀錄片的咨詢,這類嚴格意義上也是屬于商務履約精神,但能否核準還需要看行業主管部門和各部會的審核認定。
售后服務很好理解,就是派技術人員給臺灣客戶做設備安裝、設備調試、維修。
技術支持可以理解為客戶使用機器設備或者軟件系統碰到問題,需要派遣人員過去協助使用。還有一種情況也比較普遍,大陸企業委托臺灣工廠代工生產產品,在產品優良率或者性能指標無法達到設計要求,委托方派遣己方技術過去做技術支持。
商務履約中的培訓是指對銷售的設備操作、系統使用培訓,而非純粹針對某些主題、學術課程展開研討。比如臺灣企業購買了大陸企業的培訓課程、營銷課程等,這些都屬于商務研習,而不適用于商務履約范疇。
驗貨則是大陸公司訂購了臺灣的設備,在對方發貨前需要過去檢驗產品是否達到了先前需求。中大型機械設備大家都好理解,但是生活小產品是否也能符合呢?比如咖啡、美容等產品,還是回到申請入臺必要性問題上來思考。
相比之前的專案入臺辦理,目前政策降低了急迫性、不可替代性的要求,特別是之前強調可以通過遠程視訊工作的暫緩入臺,現在大大松綁。比如之前軟件行業無法申請專案,現在恢復正常辦理。另外邀請公司營業額必須滿一千萬臺幣,大陸這邊公司無營業額、合同交易金額限制。
是否可以找市場上的公司代發邀請?理論上可行,但客戶冒著極大風險,因為申請入臺證的行程與你赴臺真實行程不一致,而當你入境臺灣后,臺灣主管部門會突襲查核行程,違規者將納入黑名單,管制3到5年入境。
國際醫療入臺證目前只有綜合醫院才可申請,比如臺大、長庚、新光等醫院,去臺灣地區生殖機構做試管目前還無法辦理,還未開放小診所申請。
跨國企業內部調度需要臺灣境內企業員工人數達100人以上,且其中50人以上具大學以上學歷、或者是營業收入凈額達新臺幣10億元以上。
至于受眾人數最多的短期商務交流和探親、
健檢醫美、團隊旅游都未恢復辦理,什么時候能開放目前未有明確消息,或許7月份左右是個可以期待的日期。
目前臺灣地區入境實行10+7的隔離政策,10天住防疫旅館必須要進行3次快篩,另外7天是自住健康管理,出門必須全程戴口罩,不能去人員密集場所,不能搭乘捷運、公交。
臺灣游網站作為赴臺證件辦理最專業的公司,在2021年8月份就開始辦理專案商務履約(業界內唯一),深諳臺灣主管機構的審核要求,這是市場上絕大多數公司不具備的經驗與專業能力。對于我們服務的客戶,不但從大方面把握方向,且深扣細節,幫助大家以最快時間出證。目前大陸居民去臺灣全套手續辦理的時間普遍要兩個月以上,專業素養的我們可以幫您省出寶貴的時間,從而更好的維持好客戶關系,拿到更多訂單。缺乏專業素養的代辦機構,可能給到您比較心動的價格,但是后續服務無保障,出簽時間一拖再拖,這絕對不是您和公司想看到的情景。